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人物特写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“翰苑墨痴”——黄秋波

    信息发布者:yinong
    2017-06-12 18:13:07    来源:鄂州日报   转载

    黄秋波的祖父黄理洋为清代秀才,练得一手好字。父亲黄良轩颇得其传,因此,逢年过节之时,乡里乡亲的都来请他父亲写春联。父亲珍惜这些练字的机会,把自家的事丢在一边,从腊月廿四写到年三十,不计报酬,乐此不疲。 

         黄秋波七八岁那年,上门求春联的太多,父亲不得不让他帮忙。可是,黄秋波人小够不上书桌,父亲就把他抱上板凳,让他站着写。父亲哪里想到,这一抱就把儿子抱上了书法之坛。 

         十五岁那年,生产队派黄秋波到夏大湖做工程。临行前,母亲忙着为他缝补、整理衣服,炒制一些零食。黄秋波却不以为然,闹着要母亲为他准备一支笔、一瓶墨汁、一些黄裱纸。 

         带着这些,黄秋波劲头十足,背着行囊走了一天一夜才抵达目的地。于是,人们在工地上就看见一位小个子青年,白天挑土围湖造田,晚上油灯底下挥笔练字,先用淡墨写,再用浓墨练,一张黄裱纸被他反复利用。 

         不久,工程团负责人来找他,说有人告他偷了人家的桃子,要他反省检讨。他先觉得冤枉,后来在禁闭室认真想了想,原来是自己犯了“瓜田李下”之嫌。附近有口水塘,他经常去洗笔,晚间也没少去,而他洗笔的地方就长着一颗桃树。桃子不见了,他自然不好脱掉嫌疑。为了证明自己,他带着团长和工友来到现场,用一根棍子在水中一搅,马上见到黑水直翻。大家被这生动的证据折服,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。 

         成家立业,为解决生活困难,黄秋波来到武汉高家台打工。在那里,他却放着会计、保安这样轻松的工作不做,偏偏要去扫地,而且他扫地的样子也很搞笑,每每招人围观。 

         原来,他是以扫把为笔,练习张旭、怀素的书法,以提高自己的腕力。有一天,他扫地捡到一份《武汉晚报》,发现上面有中国书协副主席徐本一撰写的《如何写好现代书法》一文,就拿回住处认真阅读起来。 

         读完后,又发现一则好消息,每个礼拜武汉市委大楼里有书法讲座,主讲人正是徐本一先生,下面还有联系电话。他喜出望外,急忙联系,生怕失去良机。每次活动,他都不放弃,风雨无阻。 

         痴迷书法,百折不回。他在一位资深书法家的门前“程门立雪”,终于得到了接见。黄秋波送上自己近期书写的一副对联:“传家有道惟忠厚,处世无奇但率真”。这幅作品笔力雄健,个性十足,让老书法家眼睛一亮。 

         后来,他的一些作品连续两次入围评选,分别在第六、第七届省书画展上展出,受到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。他终于迎来了自己书法的春天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